□本报记者 彭溢
——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黑龙江视察。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省科技厅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树立鲜明科技产业导向,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一年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体系效能实现新跃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为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技术突破 汇聚新质生产力“源头活水”
我省加强顶层设计,依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由省科技厅牵头制定《黑龙江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要瞄准产业需求。省科技厅积极构建产业导向的科技计划体系:
2024年基础研究中重点项目全部来自企业需求,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全部由企业牵头,在省科技奖中新设立成果转化奖,提高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的产业贡献权重。
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发布12个重点专项指南171项。
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续签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合作协议,未来5年共同投入经费5亿元,支持重点产业原创性科学研究。
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我省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大庆油田攻关3000米长水平段及大偏移距钻井技术,古龙页岩油开井148口;鹤岗启动国内首台(套)连续式石墨纯化装备和提纯工艺,石墨纯度提升到99.99995%以上……这些“硬核”技术增强了新质生产力“源头供给”,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龙江力量。
赋能产业 推动“硬核”成果“落地生金”
围绕“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省科技厅启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主要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部署项目、建设平台、培育企业、集聚人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链条服务,推动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苏表示。
重大成果持续产出,“大尺寸高品质MPCVD金刚石单晶生长、应用及其装备技术”等9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开展科技成果路演推介对接活动198场次,对接项目成果1000余项,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462项,形成经济效益50.83亿元。
遴选全省首批106项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目前已有40余项成果与企业和投资机构深入对接。
围绕产业链备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3家,总数达到82家。成立哈工大牵头的省智能机器人产学研用联盟,联盟理事单位思哲睿研发的康多手术机器人已销售21台,营收达9100万元。
握指成拳 放大科技创新“增量器”效能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省科技厅推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向产业集聚,建设区域创新载体赋能产业集群发展。
指导哈大齐自创区推动219个产业项目开复工,其中今年新建项目121个。在哈尔滨片区,“中国星谷”启动建设,智能机器人岛已有21家公司确定入驻。在大庆片区,首批醇氢新能源专用车正式下线,百度数字人制作创新中心交付使用。在齐齐哈尔片区,中国一重与北京建龙集团联合成立龙创新材料公司,启动高端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升级改造项目。
提升佳木斯农高区发展能级,协调推动水稻育种及加工、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数字农业应用与推广等项目联合攻关,推进中粮建三江米业20万吨稻谷加工线等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推动创新创业生态圈内高校院所新成立企业63家。设立3亿元生态圈引导资金并出台管理办法,推动各生态圈围绕我省产业布局谋划梳理产业项目70余项。哈工大先研院入驻企业和项目16项,8家入孵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投资意向1.5亿元。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华会计网 » 创新为核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