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42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业绩均已揭晓,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银行业盈利能力承压,对公业务成为共同选择的发力方向。
不过,不同规模的银行战略仍存在差异,国有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继续发力结构调整,在支持实体经济、金融“五篇大文章”上加大力度,而中小银行受地域、资金成本等条件限制,无法与大银行正面竞争,信贷压力凸显。
对公业务成大行业绩亮点
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2.89万亿元,同比下降2%,合计归母净利润1.09万亿元,同比增长0.4%。
其中,国有行业绩出现一定波动受市场关注,除农业银行维持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均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小幅下降。
尽管业绩存在一定压力,对公业务仍然称得上是国有六大行的“看家本领”。以中国银行为例,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新增1.06万亿元,增幅达到了9.98%。相比之下,境内人民币个人贷款新增1439亿元,增幅2.47%。普惠贷款、绿色信贷、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信贷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水平。
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对公信贷增量和增速都好于去年同期。从行业上来看,中国银行主要投向前五大行业,分别是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及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最后还包括了批发和零售业。从区域上看,重点地区仍然是保持现在增长的主力,包括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战略区。
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在谈到今年信贷投放特点时表示,上半年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全行新增信贷5099亿元,其中一季度净增3732亿元,在上半年的增量里面占比73%。同时,呈现出零售贷款弱于公司贷款的局面。“邮储银行应该说是一家典型的零售银行,而零售信贷增速不及对公,这在历史上不多见。”
在股份制银行层面,也存在类似的特征。号称“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对公贷款余额达到2.4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1%;相比之下,零售贷款余额为3.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8%。
另外,光大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对公贷款信贷客户余额2.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6%。相比之下,贷款总额较上年末增幅为2.8%。
信达证券分析师张晓辉表示,光大银行上半年在重点领域扩表加速,对公贡献规模增长。贷款总额的增长主要来自公司贷款增长的拉动,科技、绿色、普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民营等重点领域贷款均实现快速增长且快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多家银行在分析对公信贷时都提到“结构优化”。林景臻称,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促进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加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农业银行副行长刘洪表示,接下来,农业银行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供有力支撑。
工商银行副行长张守川称,将助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优化新能源汽车、光伏制造、锂电池以及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投融资政策,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适配性。
加大债券投资成中小行现实选择
国信证券研报认为,目前零售信贷需求仍然疲弱,2024上半年上市银行新增贷款以对公为主。对公贷款行业分布上,以城投基建、工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房地产开发贷也有一定新增。从存量结构变化来看,近几年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下降,工业批零和城投基建类贷款占比则持续上升。
有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一些票据交易在统计口径上可以被纳入信贷统计,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票据交易量反推银行信贷。一般来说,银行一季度开门红期间信贷投放比较多,票据买入可能就少,反之在年中或年尾,票据交易可能会上升。”
华西证券统计的不同规模银行转贴现净买入量显示,农村金融机构始终是转贴现票据的最大买方,同期国有大行年初是转贴现主要卖方,5月后,国有大行净买入开始增多,从侧面印证了信贷投放前多后少的局面。
不过,前述人士提醒,仅从单一的数据看,频繁的票据交易也可能仅仅是银行为了周转资金或获得投资收益而进行的,不能直接证明信贷投放的节奏。
“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产配置在策略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 安永华北区金融服务审计主管合伙人姜长征指出,大行的贷款增速比较高,而中小银行加大对债券的投资力度。 而中小银行扩大债券投资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整体贷款收益率下降、贷款客户下沉对风控能力挑战较大等因素,因此增加了对债券投资,这也是中小银行相对现实的选择。
在各家银行“争抢”公司信贷份额的情况下,如何跑出差异化优势就成为银行共同面临的问题。
邮储银行经营管理层在调研中发现,有很多跨行业、跨资本、跨区域的企业,迫切需要得到银行更综合、更贴合的服务方案。邮储银行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十大缝隙”,指导全行寻找“量价险”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客户,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我们要在保持风险控制能力的前提下,细分市场和客群,力争在市场缝隙和局部领域构筑经营特色,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这也是邮储银行建行以来一直探索的路子。”徐学明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兴业银行的管理层在2024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对公信贷方面,今年下半年该行会将“区域+行业”策略做实。
从央行披露的银行信贷收支表可以看出,大行新增信贷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前七月占比接近60%,创出历史新高,数量更多的中小银行占比40%。
“对于城商行和中小行而言,做深本地化确实是比较现实的出路,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三四线城市,一些在当地经营情况不错的企业,如果拿到大行做贷款,分行支行层层审批,授信报告可能就几十页,而一些扎根当地的中小银行更灵活,客户经理去实地看看,和企业管理层聊聊,说服力比授信报告强得多。”一位银行信贷条线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姜长征认为,从风险角度来讲,中小银行需要关注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和金融市场走势研判,及时调整优化策略。
(界面新闻记者杨志锦对此文亦有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华会计网 » 盘点银行中报对公信贷:对公仍是六大行“看家本领”,中小行加大债券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