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 水润中华

《黄河画传》/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3年2月

□卜显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一直与黄河文化紧密相连。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承编的《黄河画传》,通过“中华母亲”“河山一统”“文化宝藏”“泽润华夏”“千年忧患”“沧桑巨变”“民族基因”七个篇章,全面阐述黄河哺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黄河画传》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书里有绘画作品、摄影照片、文物图片、古代地图等高清图片共308幅,这些图或以整体气势撼人,或以细节之美取胜, 或是通过图片直观展现正文所述,或是利用图片把正文言犹未尽处表现出来,与全书近60万文字相呼应,共同讲述蜿蜒多姿的黄河养育了一方人民,滋养了中华文明。书中说,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湿润,植被茂密,四季分明,加上遍布的黄土层和下游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为中华先民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到现在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黄河,依旧滋养着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

本书资料翔实,逻辑清晰,通俗易懂。如在讲千百年来人们同黄河水旱灾害的斗争时,通过“蓄水拦沙”“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水调沙”等兴利除弊的工程改造,让黄河充分发挥了水利作用,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先民们不惧艰险、敢于斗争、坚忍刚强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建设,以及如今稳步推进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各项建设,让黄河更好地润泽四方,成为中华民族的幸福河。书中对黄河上、中、下游和黄河流域各地区的地质、水文、气候、社会、古文化遗址,以及重要文化古都的历史变迁都有史料说明,阐述深入浅出,内容充实丰满。

本书还吸收了相关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在阐述大禹治水与夏文化时,书中引用了著名国际学术杂志《科学》近期发表的科研论文《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爆发为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据》,研究人员模拟重建了在青藏高原边界发现的一处远古滑坡坝遗址,并证明了因滑坡坝形成的堰塞湖崩溃时,瞬间倾泻而出的洪水足以造成黄河下游的改道和绵延的洪灾事件。这次溃堤与中原地带大规模的文化转型事件在时间上十分贴合,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不谋而合,为中国古代文献所记录的大洪水传说提供了科学上的支持,表明这些传说是基于真实的自然事件。这些发现同时还为夏王朝本身的历史真实性提供了支持。书中有2019年发掘古文化遗址的照片,有对2020年文化遗址考古的阐述,有2022年复原古人类头盖骨的消息,还有2023年黄河国家文化形象标志等话题的信息,阅读此书,便可知悉黄河与黄河文化的古今全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文化,是世界上发展存续时间最长、唯一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体系。黄河文化博大精深,风韵悠长,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刻的情感和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带着文明的记忆、博大的胸怀从远古走来,向着造福于人民的新时代奔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华会计网 » 万里黄河 水润中华